南澳快車
封關三年,通關後立刻單車快走內地!目的地以前經常單車快走的南澳!睇睇三年之間,「南澳快車」路線有乜變化?
封關前,最頻密時期是差不多一至兩星期就快走南澳一轉,都是從沙頭角口岸起步,隨着新口岸開通,起點轉到蓮塘口岸。
盤山路
從蓮塘口岸(新口岸)往沙頭角,單車必須取道盤山路。由於絕大部分汽車會經梧桐山隧道來往沙頭角和蓮塘,盤山路上最多是跑步、放狗、單車,及每隔一百米一個軍警站崗。盤山路的另一特色,是能夠從國內望向香港,隔着圍網,觀看幾十米外的蓮麻坑 Level 1 和 2 的礦洞和礦坡,還有礦坡上的西門子電報桿(編號 49)。
繼續踩,不時抬頭看看礦山和伯公坳麥景陶碉堡,也有國內的伯公坳哨站。哨站裏保存了中英第十一號界碑石。
短短六公里盤山路,包括了眾多中港兩地歷史、軍事和工業遺址!
「沙頭角河」「深圳河」相通之謎?
盤山路依梧桐山而行,對面幾十米就是香港的邊界巡邏路(即蓮麻坑路不開放路段),中間是深不見底河谷 — 乾涸的沙頭角河 — 我和隊友正進行研究,探討沙頭角河與深圳河過去是否相連?
翻查百多年來地圖及文獻,記載了沙頭角河與深圳河有相通,也有不相通的描述!深圳河源自今天梧桐山一帶,向南流至蓮塘,轉西出深圳灣。沙頭角河亦源自梧桐山,與伯公坳和新桂田一帶的水流滙聚成河,通出沙頭角海。
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簽定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本來以深圳灣至沙頭角海劃一直線作邊界,一年後簽署《香港英新租界合同》,改以深圳河及沙頭角河為界,變相令英國「租借」更多中國土地。《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對兩河有較深入的描述,當中隱約記述沙頭角河至伯公坳之間河道時有乾涸,以河床劃界,亦有在陸地豎立木樁為界。
另一方面,我訪問蓮麻坑村老村民,他憶述小時候兩河相通,能夠泛舟從沙頭角海往后海灣。
今天,盤山路羊腸上山,至伯公坳哨站為最高點。除非諾亞洪水重臨,否則水位應無法上升至伯公坳。可是,過去是不是這樣呢?查探西門子電報走線時,順道觀察盤山路和沙頭角河的山勢和週邊發展,提出幾個假設,解釋過去兩河是否相通之謎。
研究因封關而打斷,稍後繼續,有興趣不妨留意稍後介紹。
沙頭角有地鐵
大約踩半小時到達沙頭角。自從地鐵開通,沙頭角多了幾個大型商場,而中英街關口依舊人頭湧湧,唯香港回歸二十幾年,港英年代早已落幕,政府仍未打算開放中英街,究竟是港英陰魂作祟,還是仍有甚麼不能說的政治或保安考慮?
國內對南澳單車路線有幾個叫法,包括「沿海拉練競速段」、「溪涌三連短陡坡」、「萬科十七英里」等等,一聽就明是快車路線。今天自蓮塘口岸起至大梅沙全程已鋪綠道(單車徑),其中沿海一段風景優美,路線並非操車咁簡單。
沙頭角往南澳的省道 S360 沒有太大變化,最大改變是深圳地鐵正伸延至大梅沙及溪涌 — 溪涌士多是必停的休息站 — 溪涌士多搬到旁邊,原址將會是地鐵站出口。
「二線」
清拆了的還有俗稱「二線」的深圳經濟特區揹仔角檢查站。深圳特區成立之時,深圳以外的居民需要申請邊防證進入深圳,香港人則出示回鄉證。隨國內高速發展,「二線」漸漸成為經濟和人文發展的絆腳石,十多年前起逐漸取消「二線」,檢查站淪為歷史建築。我每次經過都會停一停、影張相、估佢幾時拆、緬懷無人看守的關口,也思考一下,今天香港發展的絆腳石不就是「一線」嗎?
「二線」後踩十分鐘,到達土洋村。
東江縱隊司令部
土洋村是 S360 旁的小村,很多年前踩單車經過,被馬路邊一塊招牌吸引,上面寫着「東江縱隊司令部遺址」。司令部原是天主教堂,改建成博物館後不公眾開放。我聯絡當局安排參觀,可看看《近代香港歷史遊:大鵬所城「中英海界碑」、東江縱隊司令部》。
金沙灣與 Legoland
離開土洋村,沿南澳半島西岸踩至 S360 盡頭,本來接入 S359 直奔南澳,在路口看見海岸線正興建度假村,於是八卦去看看(海岸線亦有路往南澳)。原來佔地極大的金沙灣渡假村如火如荼地興建,也許將會成為另一個巽寮灣。
說到度假村,Legoland 也在南澳半島東北如火如荼興建,就是幾年前到過的楊梅坑那邊。今天沒時間,下次踩單車去看看積木有幾大?
抵達南澳,闊別三年,南澳街道沒有任何變化。今天快車來回南澳,共走約 120 公里,有興趣試試這熱門路線,很簡單,沿海岸線踩即可!仍然唔識路?下載區有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