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漢鐵路
粵漢鐵路是京廣鐵路其中一段,上世紀三十年代通車,連接廣州及武漢。一九五七年以前,來往廣東及華北的鐵路被長江阻隔,直至長江大橋落成,自始京漢鐵路及粵漢鐵路拼合為京廣鐵路。
早前從韶關樂昌市經舊京廣鐵路(樂昌至坪石段)前往坪石,以單車穿越以九瀧十八灘為主的舊鐵路路基,經過幾個遺址,包括被水半淹的樹霜頭隧道、完好的圓螺角隧道和荒廢的羅家渡站。今次從坪石站出發,繼續沿舊鐵路北上,前往湖南省白石渡站。
坪石至白石渡一段長約三十公里 — 這短短三十公里裏,保留了簡稱「五橋三隧」的遺址:
- 五橋:新岩下橋、碓磑沖橋、省界橋、風吹口橋、燕塘橋;
- 三隧:省界隧道、燕塘隧道、白石渡隧道。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舊)碓磑沖隧道。碓磑沖隧道自舊鐵路停用及拆卸後,隱沒在山林,沒有被納入「遺址」範圍,故此甚少人到訪,國內外的遊記亦鮮有介紹。搜尋資料及研究鐵路走線後,確認隧道位置,期望可尋訪這「被遺忘的遺址」。可惜,當日到達現場時已接近黃昏,無奈放棄訪尋隧道,只好留待下回!
坪石站
坪石是京廣鐵路 / 粵漢鐵路在廣東省裏最後一站,車站不大,建築和坪石鎮的外貌一樣,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模樣,停泊這站的不是高鐵,而是柴油電動火車頭拖着俗稱「綠皮」的標準車廂,附近還有貨場,泊了在香港越來越少見的「九廣鐵路貨卡」,也有運載礦石的超長列車。
離開坪石鎮,新線建在舊線上,直至碓磑沖隧道前才一分為二。與現役京廣線平行的舊鐵路,路軌早已拆去,剩下平坦路基,若不清楚舊鐵路歷史走線,橫看豎看只是土路一條,直至看見碓磑冲橋,舊鐵路形象逐漸清晰。
五橋三隧(+ 1)
碓磑冲橋後約一公里,粵漢鐵路紀念碑豎立在省界橋前。省界橋和紀念碑當然是「例牌影相位」,不過當時沒有留意「省界橋」三個刻字的顏色……後來知道,字體顏色原來有段古!
先賣關子……緊接省界橋是省界隧道,長度大概和圓螺角隧道差不多,而且都是往右轉向。
之後是風吹口橋,筆直、短。左方有一個小水電站,然後是燕塘橋。留意一下,風吹口橋和燕塘橋的刻字都是綠色。
原來,屬於廣東省範圍的橋,例如碓磑沖和省界橋,橋的刻字是灰黑色,湖南裏的是綠色。不知其他省份有沒有這種安排?
接着是燕塘隧道,是極短的隧道。幾百米後是這段粵漢鐵路最後的隧道白石渡隧道,隧道外豎立了另一塊紀念碑。
幻想自己是火車,從坪石站開往白石渡站,順序看遺蹟:
舊白石渡站
出隧道後鐵路轉左,接着大右彎,這一段已經鋪了石屎。從衛星圖看,一眼就能夠看出鐵路走線模樣。幾公里石屎路後,到達舊白石渡站。
回顧白石渡,八十年代是它的輝煌時期,那時候白石渡擔當把湘南、湘北和西北的貨物運送廣東的角色。據《韶關市志 ‧ 鐵路篇》記載:
1987 年(白石渡站)日均接入重車 1124 輛,為全國鐵路單線貨物輸送能力之最。
貨物年發送 6147 萬噸,年到達 2876 萬噸。主要貨物是礦建物資、礦石、鋼鐵、水泥、木材、糧食、化肥農藥等。
隨高鐵及公路發展,白石渡的角色已大不如前。今天,車站只剩下長了野草的月台,候車室成為沒有上鎖的貨倉,遠一點的貨運月台,竟然成了豬欄!
新白石渡站與「綠皮火車」
不遠處有相對簇新的新白石渡站,建於八十年代,幾年前停止一般客運服務,現在車站只服務一列非常特別的綠皮火車!繼續看《不用買票的「綠皮火車」:郴州 — 白石渡 862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