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橋
培力橋是桁架橋的一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廣泛應用於軍事上。培力橋由英國工程師 Donald Bailey 於上世紀四十年代設計的模組化、預先組裝築橋方法,目的是能夠在戰場上快速組裝、拆解及運輸的臨時使用橋梁。
香港有幾條培力橋至今未被拆解,甚至仍繁忙使用中!部分培力橋早已在其他文章介紹,今集帶大家一次過遊覽香港的培力橋!
金錢圍培力橋
金錢圍培力橋架設在錦田河石崗支流,細心數一數,它由三層培力架構成,是眾多培力橋中「最重型」,旁邊設行人道。
組裝培力橋
首先在河邊平坦地面鋪設滑輪,然後以橫梁連接預先做好的「Bailey Panel(培力架)」,即是培力橋標誌性的「雙交叉架」。模組化的 Bailey Panel 長三米,重二百五十八公斤,能夠以小型卡車運輸,及由六名軍人搬動。
當橋達到一定長度時,借助滑輪幫助,視乎橋的長度,由幾十人或車輛把橋體推出河面,並在橋尾繼續組裝培力架及施加負重以保持橋體平衡。橋頭微微向上,令橋頭容易安放在對岸。當橋體在兩岸都穩固後,拆走多餘的培力架,並鋪上木板、鋼板或水泥橋面,即可予人車通過。施工過程巧妙之處,是不需要在對岸做任何準備,因為戰爭期間往往不能派遣人員往對岸。
簡單理解,培力橋和桁架橋同樣以「打橫、打直、打斜」鋼梁去分散重量,讓重型車輛通過,例如坦克。組裝培力橋不需要特殊或重型工具,模組化組件只需要螺絲、絲母、樁釘和板手等等就可連接,亦不需要事前設計。一些培力橋會因應需要而增加培力架和梁的數目、附加行人道和安放管道的支架。
培力架、滑輪、梁、鋼板等模組由於體積小,能夠以小型卡車運輸。培力橋能夠快速組裝及拆解的便利性遠勝需使用窩釘、焊接及吊臂建造的傳統桁架橋,故此經常於軍隊渡河和軍事據點建築採用。二戰後,培力橋主要用於臨時橋或打通災區交通等用途,任務完成後就被拆解及儲存於倉庫內,待有需要時運到另一地方組裝。
培力橋的組裝過程,可參考 Mabey Inc. 製作的動畫:
元朗凹頭培力橋
水頭村不遠處的凹頭迴旋處,有另一條同樣從臨時變永久的培力橋,而且交通非常繁忙。
跨過凹頭迴旋處的培力橋建於一九九六年,是興建青朗公路時為解決凹頭交通擠塞而建造的臨時橋,應該是港英年代最後的培力橋。翻查當局文件,這橋的規格不符合安全標準,歷年都有地區聲音要求重建鐵橋,唯政府只作保養,暫未有重建計劃,順理成章把橋從臨時變永久。
培力 / 倍力 / 貝利?
Bailey Bridge 於不同地區、不同譯者都有不同中文譯法,包括「培力」、「倍力」、「貝利」、「貝雷」。與「畢架山與筆架山」情況有點不同,今次港英政府沒有對 Donald Bailey 作官方譯名,但香港有條 Bailey Street,大家不妨找找是哪條街?
石崗軍營培力橋
《林村地下軍事建築解密遊》介紹,石崗軍營和新界幾個軍營建於五十年代初,故這條橋歷史能夠追溯至軍營建築之年。
新中國成立前後,英國錯判形勢,認為解放軍會打落香港,於是從海外調派大量兵力到香港,因此急需在香港各處興建軍營,而快捷的培力橋正合當時匆忙的情況。
這橋跨過大帽山一處十幾米高的小峽谷,橋下涓涓山水,滙集成為錦田河其中一個源頭。橋體長了一點銹,反而替橋添上幾分歷史滄桑。
皇后山軍營「培力概念」
新圍軍營對面的皇后山軍營沒有培力橋,眾多營舍中,唯獨有一個營舍有「培力概念」,以招牌培力架圖案作欄河,一般人大概不會留意,但士兵必定身同感受,究竟是巧合,抑或是工程師別出心裁?
消失的培力橋
現存的培力橋所剩無幾,但過去本港有多幾條,大家有沒有印象?
沙田濾水廠培力橋
十幾年前遊覽畢架山火車隧道時經過沙田濾水廠,入口處有培力橋,早前隨濾水廠擴建而拆卸,只能從舊照片懷緬。
橋以單層培力架構建,旁邊有行人道。特別之處,是髹上水務藍,一看便知屬水務署管理。
大埔公路培力橋
大埔公路近今天廣福邨曾有平交道,往來大埔至九龍的車輛必須通過平交道及鐵橋。我小時候經常坐車經過,車輛過橋時橋和車一起顛簸。火車經過時,汽車需停在橋上等候,短短一兩分鐘,可以落車看看小艇在橋下進出避風塘。
這橋和避風塘直至九廣鐵路電氣化及大埔衛星城市化才拆卸,因此對我印象特別深刻。
羅湖培力橋
《【新舊對照】1981 年羅湖禁區 + 羅湖站》介紹過梧桐河上的羅湖培力橋,及於《幾十年後大埔墟站至粉嶺站》記述二戰前英兵在九鐵「Bridge 47」站落車後,橫過培力橋往羅湖軍營的故事。
文章刊出後,陸續找到更多關於這橋的資料:八十年代九廣鐵路進行電氣化時,曾討論平交道的去留;當時文件指出,平交道、培力橋、虎地坳道及文錦渡路是組成來往羅湖軍營的道路網。
文錦渡培力橋
文錦渡培力橋位於邊境檢查站,連接香港與內地。橋建於一九四五年,於一九七六年拆卸並重建成水泥橋,這接近三十年間,文錦渡培力橋是中港兩地唯一讓汽車過境的關口,直至八十年代沙頭角口岸落成。新建的水泥橋於九十年代末深圳河治理工程時因河道擴闊及拉直而拆卸,並在原址東面新建今天的橋。
查看文錦渡航空照片,橋梁位於今天文錦渡口岸西面河道上,我於研究西門子電報走線時曾走訪這一帶,舊橋位置附近有一支配有 Macintyre 絕緣體的電報桿,是整條電報走線唯一的 Macintyre 絕緣體,未知與檢查站有沒有關係?
是不是培力橋?
《畫簿、菲林、單車遊鄉郊》一文中,有讀者建議我介紹羅湖橋。大家認為羅湖橋屬於培力橋嗎?
新舊羅湖橋都以三角形鋼桁架結構把承重分布,大家不妨比較,桁架橋和培力橋的三角構造不盡相同。
文首說過,培力橋是桁架橋的一種,是常見於車輛及鐵路使用的橋梁,不單香港,國內國外都有桁架橋蹤影,部分桁架橋在其他文章及《360 單車遊村路》介紹 / 經過,請按照片就能連結到相關文章或影片。
這是培力橋嗎?
了解培力橋與桁架橋的分別後,考考大家,城門水塘水掣塔鐵橋有「雙交叉架」結構,這是培力橋嗎?
內地有培力橋嗎?
有!國道 105 中山段保存比香港數量更多的培力橋。用單車走一趟,另看《中山都有培力橋?「岐關車路 + 培力橋」單車遊》。
與培力橋有關的 Old School 鐵滑梯
除了皇后山軍營與培力橋有相關之外,一條大家小時候可能玩過的鐵滑梯亦與培力橋有關。
這款滑梯的「標誌」是「大鐵籠」,大概由於滑梯非常高,因此頂部必須以「大鐵籠」保障安全。後期款式高度降低,「大鐵籠」不復見了。
這條 Old School 鐵滑梯應該是香港剩存唯一的「大鐵籠」鐵滑梯,地點在哪裏?我早於二零一五年在香港大笪地《動植物公園內的鐵滑梯》介紹,若大家猜不到 / 找不到 / 不知道與培力橋有甚麼關係,請細閱本文,我已把鐵滑梯的位置隱藏於本文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