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於鐵礦洞內的兩層高建築,據相關人士表示,大陸於五、六十年代為防止美國核攻擊,建造了不少核戰避難所;這是其中一所。相關人士亦稱,這種避難所在廣東省還有幾所。
避難所外是一個約四至五百平方呎的「空地」,是鐘乳洞的一部分,沒有特別。一入建築物,見往上的樓梯,樓梯底的估計是洗手間。
建築物整體十足本港的金山碉堡。金山碉堡內坑道以英國街道命名,而這避難所以「茶座」、「餐廳」及「舞廳」表示洞室。
先走上層,上樓梯後是十多米的走廊,右側有幾間房間。從結構看,估計是廚房和倉庫。房間有槍眼監視下層的走廊。走廊盡頭是面積約二千平方呎的「茶座」,外面陽光射入,十分宏偉。「茶座」之外是小天井,可從上望往下層。離開「茶座」是往下樓梯,繼續走有分叉,都是通出地面。其中一條分岔路通往一所廢農舍的廚房。走出農舍,轉頭一望,若不是從裏面出來,根本不會估計在農舍內有乾坤!
下層有幾間各約二百平方呎的房間,其中一間有「石床」兩張,不知用途。沿下層走廊返回避難所,穿過幾間房間和貨倉,回到鐘乳洞,原路返回礦洞,從礦山的另一端出洞,是大型屋苑的圍牆。
按:後來到過「廣東省其餘幾所」同類避難所及防空地道,得知「石床」是安置發電機的基座。
深約兩公里的礦洞。礦洞寬闊,足夠汽車來回行車線。 其中一支路盡頭是三座「倉庫」;圖中是入口處。 「倉庫」內部,盡頭是一小門,通往另外兩個「倉庫」。 溶洞高約兩至三米,底部頗平坦,足夠一定技術越野單車手行駛。 溶洞內的鐘乳石柱。 避難所入口。 入內可見通往上層樓梯。 從避難所外的「空地」望向建築物,可見縱使建於溶洞內,仍築有上蓋。 「茶座」外的小天井,有金屬欄杆痕跡。 從掩飾的農舍入內,經十多米通道後:見分叉路及「路標」,指示往不同地方。 「餐廳」內有不知用途的「石床」。 避難所以農舍作掩飾,從外根本不知內有乾坤。
頁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