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看不到?看 BiliBili。
波蘭維利奇卡(Wichambers) 鹽礦於 1978 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自上世紀末停止大部分開採後,逐漸開拓成旅遊景點。
現代英語 salary 出自拉丁文 salarium 和 salt,可見在古代,鹽的價值十分高。不過,時移世易,Wichambers 鹽礦的產量日漸下降,也許經營者知道開拓成旅遊景點會賺得更多,因此在 18 世紀鹽礦已開始招待遊客。
今天,鹽礦場提供的幾條遊覽路線(稍後將有新一條路線,留意下文)覆蓋幾個著名的景點,不過路線都高度修飾,未能完全呈現鹽礦原來面貌。
因此,我們與鹽礦當局安排了「非遊客路線」,參觀一般遊客未能進入的真實礦洞部分,這裏沒有 gift shop、沒有照明、環境十足我們平時探察的礦洞,體驗真實礦場裏狹窄和危險的工作環境。
「非遊客路線」前,先遊覽「遊客路線」
「遊客路線」分別是 Tourist Route 和 Miner’s Route。Miner’s Route 是以體驗開採工作為主,所到之處經過「高度修飾」,既看不到礦洞的真實,也看不到著名的鹽雕刻,十足遊樂場。時間關係,我們選擇了 Tourist Route,接着是比 Miner’s Route 更具特色和風味的「非遊客路線」!
Tourist Route 上遊客透過固定路線參觀不同著名景點,包括地下湖、教堂 St. Kinga’s Chapel 及許多鹽雕刻去了解鹽礦歷史。這些藝術品全在鹽礦尚運作時由礦工建造,可見他們當年一邊生產,一邊為地下世界建造各色建築。
看完「遊客路線」,當然是「非遊客路線」。
「非遊客路線」
鹽礦礦坑的總長度約有 300 公里,而「遊客路線」只佔短短 1.5 公里!而且「遊客路線」 被修飾得美輪美奐,安全又光猛,更有 gift shop……對於甚少接觸礦洞的人,根本無法理解地底採礦是怎樣一回事。
安排參觀前,礦場特別提醒我們:
… it is geological sightseeing. During this visit you will learn how this salt deposit was created and how it is built, different kinds of rocks – this tour is fo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geology. During this sightseeing you will not see underground chapels and salt sculptures because it goes through another part of the salt mine…
可見「非遊客路線」呈現礦坑原始情景!而且,我們需要換上礦工服、繫上吸收二氧化碳的盒子,頭盔和電筒當然少不了,不過,相機不能帶(因為很多地方要爬及捐),坑道太黑,手機拍不到,因此只有照片,沒有影片。
帶領我們有三人,分別是兩名礦場職員(其中一位是老礦工),及一位背着急救用品的急救員。我們先從約地底 65 米開始水平參觀古老的礦坑,經斜坑及樓梯逐漸下降至約 135 米的古老礦層。
幾百年前的礦坑裏仍殘留着少量木製的器具,包括以馬匹推動的轉輪,用作把礦物從直井拉上來(「遊客路線」也有一個復原版本供遊客體驗,請看頁首影片)。
當繼續下降至更深更近代的礦層,開採技術相對有系統得多 — 地底被開鑿為一個又一個洞室(chamber),直至挖空礦層後,以大形木柱支撐。最高的洞室,目視竟然有約 50 多米高,令人嘆為觀止!
過去,鹽礦的位置是淺海,除積聚了大量的鹽外,也夾雜有機物,所以,當老礦工在坑道裏鑿出「新鮮」的鹽礦物時,他叫我們嗅一嗅,竟然有濃烈的火水味!
藍鹽
在迷宮般的坑道裏,偶然會發現只有幾平方米大小的洞室,這是礦工上班和下班時祈禱的地方(當然不是「遊客路線」裏莊嚴敞大的教堂)。神壇前以幾種不同顏色和形狀的鹽供奉着以鹽雕刻的耶穌像。老礦工說,礦場出產幾種鹽,分別在不同礦層開採,他先帶我們去某個直井,直井被鹽結晶鋪滿,看上去像被白雪團團覆蓋,電筒照耀下閃閃生輝。之後,前往最稀有的藍鹽的礦層。藍鹽在照耀下,呈現迷人的藍色,而硬度比透明的鹽硬得多。
除了藍鹽,原始坑道內看到不同形態的鹽和鹽脈:
從約 65 米下降至 135 米,走過幾公里坑道後,前面出現幾點燈火,接着傳來一陣機器噪音,原來一班工人正加固坑道及接駁水電,也有工人推動礦車測試新鋪的路軌,原來當局帶讓我們到「正遊客化中」地區先睹為快 — 2017 年底,位於約地底 130 米一處會開放,屆時遊客可乘礦車遊覽礦坑,十足越礦飛車!現在我們能看到剛裝配好的礦車、鋪設/重鋪中的路軌和車站……當然不少得餐廳和 gift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