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華段「清水河支線」與「三趟快車」
清水河支線
上集介紹了九廣鐵路華段的故事,今集踩單車遊走布吉站與深圳站之間(曾經仲有深圳墟站)的筍崗站。筍崗站於一九六二年啟用,是貨運站,不辦客運,所以或者許多九鐵乘客不熟悉,不過,從筍崗站延伸的貨運支線「清水河支線」,自六十年代起一直是香港人的民生命脈,更成就了一個滿滿時代感的名字「三趟快車」。
三趟快車
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的糧食供應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 《東江之水越山來,五十年後東江水遺址》介紹了東江水的今昔和故事,為香港人提供穩定的食水供應;糧食方面,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內地政府為解決香港鮮活食物運力不足、運輸路線不固定等問題,通過以專列火車及火車線,每日從內地輸送鮮活食物到香港和澳門。
四個月後的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日,第一班貨列從武漢江岸站直達深圳,編號 621。同時期,香港方面在筍崗站設立海關組處理貨物清關。九個月後,621 次改編為 751,逢單日開出,另新設長沙北站,逢雙日發車。此外,又增設每日從上海和鄭州的車次,編號 753 和 755。這每日三班列車,稱「三趟快車」。
出發地 | 車次 |
---|---|
武漢江岸 | 751 單日(621) |
長沙北 | 751 雙日 |
上海新龍華 | 753 |
鄭州北 | 755 |
一九六三年起陸續加入專門運輸家畜的專用車輛,是武昌車廠建造的 J2 型家畜車、J4 家畜型、PJ 型家禽車、PJ2 型家畜車、PJ3 型活牛車。
筍崗站
筍崗站一九六二年啟用,一九七三年擴展,逐漸取代當時是客貨兩用的深圳站。一九七七年,筍崗站改名深圳北站,成為當時深圳地區最主要的貨運車站,擔負對香港及深圳地區的全部鐵路貨運業務。同時,深圳站改為純客運站,一直至今。
從筍崗站改名的「深圳北站」並非大家經常搭高鐵的「深圳北站」— 今天高鐵深圳北站位於龍華區(下文有講),與羅湖口岸直線距離約十二公里,稍遠一點就是之前踩單車去的陽台山(羊台山)。不要小看這短短十二公里,八十年代前(深圳成為特區前),筍崗站、清水河、龍華區等,全是深圳的郊區。
深南大道 —「都市與鄉郊」的邊緣
一九八零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深圳步入現代化都市發展。深圳朋友告訴我,今天深圳深南大道以北地區,八十年代前是山卡啦郊區,是「都市與鄉郊」的邊緣 — 我在《一百年後新寧鐵路「白沙墟支線」單車遊》討論過「都市與鄉郊的邊緣」這概念 — 很多城市發展是漸進的,都市和村落的分界不明顯,例如今天香港新界,傳統村落和高樓大廈分界模糊;相反,《一百年後新寧鐵路「白沙墟支線」單車遊》看到台山城有明顯的邊界。從下面《1984 年深圳市區圖》推論,八十年代深圳應屬後者,邊界就是一九八七年全線貫通的深南大道。
工業站
三趟快車抵達深圳後,七成以上貨物經筍崗站編組轉運到工業站。工業站於一九八六年啟用,是筍崗站與清水河倉庫區之間的中轉貨站。列車抵達後再以人手編組調度,送進各專線周轉倉裏,有點像今天常用的集運。除鐵路外,部分「集運包裹」由貨車運到香港,然後經五豐行批發到大小零售,及經水路運往澳門。
二零一七年,工業站成為「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羅湖分展場,於是改建了月台和倉庫,自此成為深圳著名景點。二零二二年,工業站開設三趟快車博物館,館內一張照片勾起我中學年代回憶:一九九一年,我趁放假時專程到灣仔去看長征火箭實體展覽!當時,長征二號和三號經筍崗站運到蛇口,然後經水路運到香港展出。
支線拓展
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及深圳對食物需求增加,加上內地開放改革,深圳特區除了經濟外,還引進另一樣時代記憶「三來一補」— 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 — 是開放改革初期大膽 / 摸着石頭過河的對外貿易模式。八、九十年代北上的香港「廠佬」 應該記憶猶新吧?當時清水河支線伸延至南面,增建新倉庫,及新增通往深圳河畔的省外運倉庫路線。
高峰時期,筍崗站、工業站、清水河新舊線及省外運倉庫路線等,所有路軌加加埋埋總長度達三十公里。
二零零九年,隨着全國高速鐵路網絡和廣深港客運專線興建,深圳將落成幾個高鐵站。為免名字太多太混亂,鐵道部對深圳現有和將來的鐵路站名字進行整理:
- 把「極北」龍華區的高鐵站命名「深圳北站」,是深圳主力高鐵站,即是大家今天搭高鐵經常往來的車站;
- 華段初代車站布吉站改建成深圳東站,主要提供長途客運班列;
- 華段主線深圳站前移並定位為城際鐵路車站;
- 新建深圳西站作為輔助車站(二零二二年停用)。
加上後來錯縱複雜的地鐵網絡,現代深圳重鐵運輸戰略格局基本形成,「僅僅」位於山卡啦邊緣的深圳北站恢復舊名「筍崗站」,而清水河支線何去何從呢?
好景不常,一場災難扭轉清水河支線命運。
清水河倉庫大爆炸
一九九三年八月五日,清水河倉庫區發生大爆炸,大範圍倉庫焚燒,火勢之大,差不多半個月後才撲滅。當時香港消防處亦派出消防員協助灌救。
六十年代,三趟快車背景下的清水河,是以向香港轉運鮮活食物等為主的功能性倉庫。隨開放改革、深圳成立經濟特區、「三來一補」等等政策落實,八十年代起清水河新增外運倉、冷凍倉、乾貨倉等等,特別是危險化學品倉、油氣庫等。
爆炸發生後,深圳當局全面檢討化學品及油氣庫的安全隱患,一年後,決定搬遷油氣庫,及對整個倉庫區至外運倉區重新規劃。
今天以單車漫遊清水河,鐵路、倉庫已所剩無幾,八十年代新建的倉庫已重建成商住區,幾個香港人經常去的大商場,原址原來是某某冷凍倉或外運倉。至於北面的倉庫區發展較晚,今天仍見零聲倉庫及舊路軌夾雜在興建中的新樓和地鐵站之間。
清水河
今集接近尾聲,大家有想過,究竟清水河在哪裏?
清水河是一條小河,河邊有清水河村,在筍崗站一帶滙入布吉河,最後流出深圳河。隨倉庫區建立,清水河變成暗渠。近年倉庫區清拆及重建,暗渠重見天日,經修復及美化後變成清澈見底的河流,而污染嚴重的布吉河上游變成洪湖公園 — 公園前身是蓄洪池,這部分也會稍後在深圳河相關文章裏介紹。
三趟快車從一九六二年起開行,最後一班是二零一零年從鄭州北站出發的 755 次,從此三趟快車退出歷史舞台,鮮活食物改用陸路運到港澳。時移世易,過去香港人的命脈,今天變成擠滿深圳人和香港人的大商場!單車穿梭瀝青下的舊路軌、所剩無幾的倉庫、文青歇腳的工業站、沙塵滾滾的地盤……今次單車旅程的終點,是筍崗站彩虹橋,縱使橋下舊走線消失,但火車仍來來往往 — 一個時代的落幕,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這篇故事,特別鳴謝深圳陀地們提供資料及回憶!)
睇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