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冬日銀礦洞遊記

礦洞長年被水淹浸。

銀礦洞位於大嶼山梅窩,若沿奧運徑走,大約十分鐘可達洞口。附近環境依山靠水,風景優美。

我對礦洞生物及其多樣性作出紀錄:東西兩洞由於長期為水淹浸,除蝙蝠外,有三種魚類,其中兩種為本港河川常見之所謂「山坑魚」,游走洞內外;第三種是鯰魚,只在東洞內約 50 米內發現,該魚魚身呈淡綠色,於淺水區發現之數條約長 10 厘米,而竪井內見一條長約 50 厘米。魚對光線沒有反應,但眼睛仍是黑色。

此外,洞內亦見青蛙、蝦、及白化了的蟋蟀

對於白化,請教了中學生物科老師。由於沒有採集標本,只能估計成因有二:

一,礦洞已荒廢超過一百年,生物學上已足夠魚類及昆蟲形成世代,退化成白色或淺色。

最初我混淆了退化和形成新物種兩個概念。退化(白化)為生物對環境之適應 — 白化了之塘虱與街市之塘虱仍為同一物種,彼此可以交配。而退化/白化只需數十個世代就可形成。反之,要進化/退化為全新物種則需數千年甚至幾百萬年。

二,某些生物由於長期沒有接觸光線,成長或變態時沒有製造色素。

白化了的鯰魚。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