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南美三國豪華遊(八):利馬

從 Plaza San Martin 往 Plaza de Armas 的行人專區。

從 Plaza San Martin 往 Plaza de Armas 的行人專區。

利馬的 Plaza de Armas。

Lima(利馬)是秘魯首都,不過很多旅遊書或網站都建議遊客若非時間充裕,否則可以不到利馬。利馬沒有如馬丘比丘和納斯卡線般馳名世界的景點,不過,利馬始終是南美的重要城市,城中又有大量反映殖民時期的歐洲建築,所以我認為,無論行程如何緊湊,也應該到利馬走走。

從納斯卡花了接近七小時的車程到達利馬。接近利馬城外範圍時,已看見車水馬龍景況。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一樣,交通擠塞,人車左穿右插,不過只要明白當地人習慣和文化,就會看見「亂中有序」。

有感而發,有些人見識不多,抱怨其他地方,例如中國內地,說人家交通混亂,但在我眼中,其實交通井井有條。這些人不理解當地文化,硬要將香港一套規矩套上去,當然行不通。相反,在別人眼中,這些香港人才是亂來的一群。

在「亂中有序」下,我們從巴士站乘的士往 Miraflores 區。Miraflores 區是利馬的遊客區和豪宅區,各式商店、食肆、超級市場琳琅滿目。從大街走到海邊,兩旁是高尚住宅。海邊有公園,往外望就是南太平洋。繼續沿海邊走,是一個價錢貴、只有名店的商場。

入夜後在 Miraflores 區逛逛附近街道,也看看利馬的超級市場。可能 Miraflores 區是有錢人地區,這裏的超市的貨品、裝修和價錢都有強烈 City Super 影子。

入住的 Hotel Las Palmas 雖然裏面沒有半個中文字、員工說流俐英語(這點在秘魯十分難得!)、沒有半個中國人,但餐廳裏養了大缸錦鯉、接待處隱約看見中式裝修、書架上有地方華商刊物、房間的布置與中國大陸二、三星酒店同出一轍;種種跡象,令大家都不約而同認為酒店是有中資背景。

「食」的章節已說過,秘魯有很多中國人後裔,所以中資背景不無道理。亦因為這緣故,逗留利馬的兩天,晚餐都是吃 Chifa。

利馬的 Plaza de Armasay

利馬的廣場和庫斯科及納斯卡一樣,都是叫 Plaza de Armas。這個 Plaza de Armas 距離 Miraflores 區足足十公里,附近還有另一個廣場 Plaza San Martin。

我們從 Plaza San Martin 開始,沿行人專區走往 Plaza de Armas,期間遇到十多個香港遊客。他們包團先遊覽利馬,然後才南下,與我們的行程相反。

Plaza de Armas 四周都被歷史建築包圍。我們先到 Iglesia de La Merced,它不算是旅遊點,而是本地人崇拜、不用買門票的教堂。縱使香港的復活節假期已完結,不過秘魯卻有整整一周的 Holy Week,所以教堂都擠滿了本地教徒 — 他們好像不用上班似的。

之後參觀 Lima Cathedral 。這裏和之前看過的教堂有所不同,它兩旁劃分為十幾個小教堂,每個教堂風格各異,供奉不同的聖人,也有不同的建築特色,敍述了不同的故事和歷史。此外,教堂地底有三個墓室,埋葬了過去的主教。其中一個墓室沒有照明,要自備電筒,裏面有幾副骸骨。

教堂另一端有展示室,展出主教的器具、教堂的詩譜、陶像和各種精品。

Lima Cathedral 旁邊是 Archbishop’s Palace,是利馬主教的住所,建於 1924 年。可是,雖然稱作 palace,既不華麗也不宏偉。只有豪華的家居擺設,但缺乏解說,好像看示範單位般,而且入場費昂貴!隔離的 Lima Cathedral 收 sol/.10,稍後更精彩的 Iglesia Del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是 sol/.7,這裏竟收 sol/.40,感覺像購買天主教的贖罪券!Palace 裏不斷播放介紹庫斯科 La Catedral 的 video,看不出和這宮殿有甚麼關係。

從 Archbishop’s Palace 走出來正好是中午 12 時,廣場北端的總統府剛開始了換班儀式。

Iglesia Del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繼續往東北走,到達 Iglesia Del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它建於 1774 年,於 1991 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分為兩部分:一,是由三幢教堂組成的 Monastery of San Francisco;二,是地下墓室 Catacombs。

Iglesia Del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遊覽這建築物必須跟 guide tour,而且禁止攝影,所以以下部分只能以文字紀錄。

首先參觀是 Monastery of San Francisco 內幾個大廳,大量殖民時代的宗教繪畫。其中由 Diego de la Puente 繪畫的《最後晚餐》亦和庫斯科 La Catedral 裏的一樣,耶穌和門徒吃的是天竺鼠

連接建築物之間的迴廊上,鑲有塞維利亞風格的藍色和黃色瓷磚。可惜,大部分被地震嚴重破壞了,現在只看到復修進行中。

被地震毀掉了的,還有通往圖書館的樓梯上的拱頂。它原本是精緻的木雕拱頂,被地震破壞後,按照旁邊遺留的天花複製出來的,不過未經歲月洗擦,新舊擺在一起,看上去不倫不類。

圖書館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因為它的內觀正正就是荷里活魔法電影所見的圖書館。發舊的木書櫃放滿厚厚的書籍,中央是一堆曲譜。左右兩旁各有一條旋轉樓梯通往上層。天花是幾個天窗,把陽光引入,沒有電燈。圖書館不可內進,只可從外面觀看。

圖書館內不准攝影,只好從網上找來圖片(by Dave Etzold’s Blog)

建築物底部是巨大墓穴。墓穴於 1943 年被發現;研究得知,1808 年之前,當利馬還未有公眾墓地,市民大多埋葬於這裏。發現這個地下墓穴時,裏面有約 25000 副骸骨。今日所見,墓穴內的骸骨整齊地安放在墓道兩旁及幾十個墓室內,其中還看見當年正開鑿新墓室的痕跡。

利馬 Miraflores 區附近也有一座巨大金字塔 Huaca Pucllana。可是,當日是休息日,只可從外面觀看,無緣入內遊玩。

正如文章開端所言,利馬值得一看。走馬看花,一天已足夠遊畢市內的地標。

明天早上離開秘魯,重返墨西哥,看一看又是因為休息日而錯過了的 Museo de Tempo Mayor(瑪雅博物館)及 Tempo Mayor。

不過,重返墨西哥前,先看看南美的植物 — 南美三國豪華遊(九)– 植物篇

由於墓室不可攝影,所以買了一張骸骨的明信片。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