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擠滿西方遊客的發展中國家,旅遊區內都有不少迎合西方遊客口味的食肆,而西方遊客都樂於幫趁。因此,供求關係下,遊客區內不甚看見 local restaurants。不過我們卻希望嘗試當地人日常光顧的餐廳,好像來香港就要試試大排檔及茶餐廳一樣。所以,繼續行程前,先說說……「食」
墨西哥
Taco 街
墨西哥最出名就是 taco、burrito 等,就如我們炒粉麵同樣普及。《墨西哥之旅 1999》時,在 Zocalo 廣場不遠處有一整條遍布地道 taco 店的街道,今次重臨發現整條街已拆卸,變成了改建後的 Museo de Tempo Mayor 博物館。1999 時,博物館只有地下一層,現在變成樓高四層,位置也移向當時 taco 店街,而原來位置繼續挖掘,並似乎向着埋藏了瑪雅遺蹟的 Catedral Metropolitana 的底部去。
後來,酒店員工告之,酒店附近也有幾間本地人常光顧的餐廳。晚上,Zocala 一帶除了警察和遊客外,本地人寥寥可數。暗黑的街道偶然有一兩間食肆,我們走進其中一間,這裏已經有幾名本地人叫了外賣,而爐上的食物似乎不錯。由於不懂西班牙語,唯有一如以往在廚師前亂指一通,看看他會做甚麼出來。(不妨重溫墨西哥篇~~)
廚師先在掛在爐上的肉上割下幾十片肉,然後加幾片菠蘿,炒熟後放進 taco 內,就是相中的 taco。然後又點了肉腸、鮮肥牛、雞肉等,嘗了不同口味的 taco。
第二天早上,到了一間裝修不錯的餐廳,當然價錢也隨之貴了,但換算港元後,價錢也可接受。
Tequila 是墨西哥著名的烈酒。除了在往 Teotihuacan 的 shopping 時間時試了不同風味的 Tequila,在便利店也看見這款罐裝 Margarita(Tequila + 鹽 + 青檸),還有一款蕃茄味的。
秘魯
很多中國人在一兩個世紀前到了秘魯工作,後來定居了。幾代以後,這些移民後代已經把中國菜融入了當地,除了發展了有別於各國唐人街、香港、中國大陸的口味,又保留了一些漸漸消失的菜式,例如某些香港和中國大陸已經不做的錦鹵雲吞飯。
此外,這些中餐館裏,顧客大部分是本地人,反映出中菜已轉化成秘魯的本土食物,是文化的一部分。
更甚的,在秘魯,中餐館的名稱是 Chifa(吃飯)。這個非中文也非西班牙文,代表了歷史和文化的融合。
可是,庫斯科和熱水鎮裏看不到 Chifa,大概因為西方遊客實在太多了。反而在納斯卡及利馬則有不少 Chifa,特別在利馬,我們待的 Miraflores 區,有一半餐廳是 Chifa。
看看 Chifa 有甚麼吃:
到了秘魯,當然要嘗試幾款不可不試的食物。
天竺鼠
一,是前文提及的天竺鼠。抵達秘魯的第一天,就急不及待點了一隻燒天竺鼠,也就是 La Catedral 和 Iglesia Del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內油畫《最後晚餐》裏,耶穌和門徒吃的天竺鼠。本地人說,他們一般是一人一隻,不會像我們五個人吃一隻,因為我們擔心不好吃(好吃的東西,我們中國人一早已吃了;我們不吃的,應該不美味。)果然,天竺鼠皮勒、咬不開、扯不斷、肉不多,味似雪藏了幾年的雞肉。本地人也說,他們喜歡炸,因為炸脆了的皮才可以吃。
羊駝
另外就是可愛的 alpaca(羊駝或大陸人叫的草泥馬),弄出來是一份豬扒狀的白肉,沒有味道,所以還是不要屠牠,純粹打牠毛髮主意就夠了。
可卡因葉
三,就是很多人都對它十分好奇、想試又害怕上癮,而且犯法的 — 可卡因葉(Coca Leaf)。可卡因由可卡因葉提煉,除了秘魯和幾個國家外,可卡因葉在其他國家都被視為毒品。所以,回程時,凡從南美國家來的乘客都要被緝毒犬檢查。
不過在秘魯,可卡因葉不單合法,而且是傳統食品。街上商店隨便可買到沖茶用的可卡因葉、可卡因葉製造的糖(用來舒緩高山反應 — 印加古道行山團的午餐也有可卡因糖)、潤唇膏(雖然不知可卡因葉對潤唇膏有甚麼功效,不過也買了一支。)等等。旅店也有可卡因茶供應,就和我們喝普洱壽眉一樣普通。對於秘魯人,這是傳統食物,不是毒品。
至於是否有效?團友都認為,喝了可卡因茶及吃了可卡因糖的確舒緩了高山反應。不吃的話,高山反應又回來了。吃了十天「毒品」,大家都沒有上癮,可能由於可卡因葉的濃度遠比可卡因低。
燒雞
第四種,就是凡是發展中或第三世界國家必定有、而且味道一定有保證、價錢一定廉宜的燒雞。
雖然燒雞不可算是秘魯的特色,但旅程沿途,燒雞店隨處可見。我們在利馬吃了兩餐豐富的燒雞餐;廚師在店的當眼位置用旋轉的火爐把雞不斷地燒,光是看見也想吃。
飲品
Inca Kola
Inca Kola 是秘魯可口可樂公司的出品。有團友說是忌廉味,我認為是菠蘿味。在秘魯,所有食肆及士多一定有這飲品。
Chicha Morada
有一次,在庫斯科的遊客餐廳裏,看見別人點了一渣。起初以為是紅酒,因為跟餐有紅酒或白酒,看見「餐飲一渣紅酒」嚇了一跳。後來知道是 Chicha Morada,於是在往印加古道的火車上試了一杯。火車上的禮服侍應說了一大埋英文加西班牙文介紹它,後來簡單稱它作 iced tea 就算了。
此外,本地人似乎十分喜歡漢堡。售賣漢堡的攤檔隨街可見,而我們也在庫斯科幫趁了同一間餐廳兩次,就是前篇提及在庫斯科「還有幫趁了兩次、擠滿本地人的餐廳」,也有賣漢堡。
後來,光顧了幾趟非中餐館的地道餐廳。先不說食物,秘魯的午飯時期為 1pm -3pm。為甚麼會有兩小時?原來多數餐廳,包括遊客和本地人光顧的,從落單至上菜,都要花一小時以上。舉例,我們吃過幾次「套餐」,有湯、沙律、主菜。 沙律先等一小時才端上,然後是廚房裏明明已經煮好一大煲的肉,也不會立刻給你。不過,中餐館則即叫即煮,難怪秘魯人喜歡 Chifa。
美國三藩市
團友不約而同地喜愛 taco,而在墨西哥試了地道 taco 後,不忘美國的 pseudo-Mexico food,佼佼者當然是著名連鎖店 Taco Bell。我們離開三藩市的早上,為了吃一頓 Taco Bell,從酒店走了來回兩公里。
此外,旅程完結前一天,遊覽了 Fisherman Wharf(漁人碼頭),吃了豐富海鮮餐。可能大家認為,外國的海鮮多數不及香港的好,不過漁人碼頭的餐廳用白酒把幾種海鮮烹,配上龍蝦及蕃茄做湯,味道出奇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