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 30 年 — 切爾諾貝爾之行(5):停頓在 1986 年的城市「普里皮亞季」

普里皮亞季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員工及家屬的生活區。核災難發生後,全城居民一夜之間撤離……三十年後,會是怎樣模樣?

  • 於 21-9-2021 更新
  • 普里皮亞季裏能夠看到人類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景象。
    普里皮亞季裏能夠看到人類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景象。

    上回從切爾諾貝爾市出發,沿着核電站的冷卻池往核電站方向,參觀了被拆卸然後埋進黃土下的 Kopachi 村、冷卻池旁邊的度假營、飼養水貂的木棚、魚類實驗室……最後到了切爾諾貝爾核電站。

    現在,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的四周仍是工地和大大小小的廠房,很多人在工作,半點也不像是曾經發生嚴重核災難的地方。

    核電站外大約幾分鐘車程,經過另一個檢查站,正式進入時間停頓了的國度 — 普里皮亞季 (Pripyat)

    普里皮亞季

    普里皮亞季是疏散區內最接近核電站的城市,意外前是核電站員工及家屬的生活區,它隨核電站於七十年代初興建,當時有約五萬人居住,是個年輕和繁榮的小城。

    從地圖上量度,普里皮亞季面積約有十平方公里,大約是旺角至尖沙咀的大小。想像一下,從旺角至尖沙咀裏所有人一夜之間撤離,樓房裏遺下生活用品、課室的教科書仍打開……這樣子過了三十年,會是怎樣模樣?

    不過,和旺角至尖沙咀不同,普里皮亞季是當年蘇聯模範城市,儘管現在已經被喬木包圍,樹影之間仍不減當年氣派,規劃井井有條,樓宇寬敞,公共空間充裕,社區設施齊備。

    遊覽普里皮亞季的幾天裏,天空萬里無雲,襯托着城市的荒涼。災後三十年來,雖然經歷洗劫和種種自然及人為破壞,普里皮亞季有部分地方仍保留着撤退前的景像,身處其中,感覺像活在 1986 年時空裏。

    這一章,先從普里皮亞季的檢查站順時針走,看看外圍有些甚麼:

    Yaniv Railway Station

    普里皮亞季有連接莫斯科的鐵路,而切爾諾貝爾核反應堆爆炸後,鐵路曾用作運輸居民及救援人員進出疏散區。

    大部分列車都被翻轉,車輪被拆除,為甚麼?因為災難後部分居民以火車撤離,車輪沾了極高輻射,像 Kopachi 村般,需要拆卸並長埋泥土下。

    消防局和車庫

    建築上,消防局沒有特色,意義上卻十分重要:反應堆爆炸後,部分搶先前往救災的消防員就是從這局出發。

    消防局對面是警局,不過空置了,沒有值得看的東西,反而建築物外擺放了很多廢車,十足劏車場。

    街市

    普里皮亞季除擁有蘇聯第一間超級市場(下一章會介紹),亦有傳統的街市。街市有地面和地底兩層,地面曾經是檔攤……現在看不見了,因為已經倒塌了。

    雖然地鋪倒塌了,但地庫完好。包括這街市,大部分普里皮亞季的建築物都有地庫,用作存放單車、收集垃圾或安裝暖氣系統。街市的地庫用來保存食物,特別是當地流行用鹽和醋處理食物,然後收藏在地庫裏。

    後來,我查看衛星圖片,街市在 2013 年尚未倒塌,這令我想起很多專家的意見,指出除了野獸外,到普里皮亞季的風險就是結構不穩的建築(不是輻射,請看上一章)。事實上,普里皮亞季有不少建築物都危危乎,特別是一兩層高的建築,因為它們是用磚砌成,而多層大廈用鋼筋水泥,結構相對穩固。不過,縱使結構相對穩固,不過若干年後大廈仍會抵擋不住植物從外牆、露台和天台唬唬進迫,加速大廈老化,幾十年後就化成瓦礫。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