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西門子電報桿「終點站」(第四集)

西門子電報桿「終點站」

西門子電報桿「終點站」

完整走線:《從担水坑至料壆》

沙頭角至蓮麻坑舊禁區

隨「第二及第三階段縮減邊境禁區」實施(二零一三年及二零一六年),超過半世紀的禁區解禁,默默隱藏在禁區山巒的電報桿重現人間。

自從尋找沙頭角鐵路遺蹟偶然發現了 Buller Jobson Co. 製造的電報桿,然後憑担水坑當地農場主人回憶,摸索出電報走線,結果從担水坑至蓮麻坑一共找到七十多支西門子公司製造的電報桿,電報走線從模糊變得清晰。(電報桿列表

由於曾是禁區,亦位於杳無人煙的深山,担水坑至蓮麻坑走線上的電報桿保存率約 79%(推算有 99 支,找到 78 支)。當電報走線走出深山,穿過平坦田野和村莊,經歷鄉郊發展的洗煉,到底還有多少能夠剩下?

寫本文時,已經到達電報走線的終點羅湖料壆。從担水坑至料壆,一共找到 114 支電報桿,當中 3 支是 Bullers 出品,另外小部分由於種種原因不能確認,例如位於禁區內(不能接近)、沒有下管(所以看不到生產商名)、被新桿取代等等。

担水坑至蓮麻坑蓮麻坑至料壆
推算桿數(約)99170
實際找到7836
禁區或私人土地內(不能接近)52
沒有下管45
被新桿代替04
Bullers 出品03

一路從担水坑來到蓮麻坑,桿與桿的距離視乎地形,約五十至七十米不等。從蓮麻坑村起,沿深圳河一直向西,途經地區大部分是平地,桿與桿的距離是五十米,推算從蓮麻坑村至馬草壟大約有 170 支桿。

禁區於五十年代實施,在那之前百幾年間,當地早已開墾農田和建村,一貫新界鄉郊發展模樣,因此,大家未看影片和下文的話,大概會認為電報桿所剩無幾。最初我和大家有一樣想法,但答案竟然是:答中一半!

竟然被保存下來……

的確,很多桿已消失了,找到的不多(約 36%),而且部分已經被換成「電話桿」(早於六、七十年代新界出現,現在新界仍有非常多),不過世事往往出人意表 — 離開蓮麻坑禁區後,現存不多的電報桿上,竟然大部分配置了原裝西門子支架和絕緣體!此外,當中有 7 支配置了兩個或以上支架,及超過兩個絕緣體 — 這反映甚麼呢?

支架和絕緣體

上集提及,從西門子提供的資料推論,電報走線約於一零至二十年代鋪設。上集《同西門子一齊入深山繼續搵電報桿》列出六款支架,其中只有平板款圓通款記錄在西門子的產品目錄裏。西門子公司指,由於年代久遠,他們初部不能確認其他四款支架是其公司產品。

Buller, Jobson & Co. 與 Bullers Ltd

過去沙頭角鐵路走線、今天沙頭角公路旁至今仍豎立一支 Buller, Jobson & Co. 出品的電報桿,在南坑也找到三支 Bullers Ltd. 出品,究竟 Buller JobsonBullers 有何關聯?

根據 Allied Insulators 官方網站描述,Buller 成立於一八四零年,一八八五年收購 Jobson Brothers 後改名 Buller, Jobson & Co.,直至一八九零年改名 Bullers Limited一九五九年與另一間公司組成 Allied Insulators,並營運至今。

上集推論,担水坑至蓮麻坑走線曾幾何時「升級」,從電報升級電話,換掉到期的絕緣體及支架。由於 Siemens London 於一九一四年停運,當時只能採用另一公司的產品,包括第二集影片介紹過的 GPO(General Post Office)和第九集影片 Macintyre 絕緣體及 Bullers Ltd 電報桿。

「廢線」

那麼,為甚麼禁區外走線沒有升級呢?上集提及担水坑村至山咀也許是「廢線」— 假設舊禁區外走線同樣是「廢線」,所以沒有升級?

這一帶百幾年前已經開墾建村,禁區只不過是五十年代的事,之前悠長歲月,中港邊境連鐵絲網也沒有,村民自由往來,數十公里邊界上只有幾個檢查站。當時,所謂「邊界」,象徵意義比實際大得多,因此直至國內十年浩劫,邊界、圍網、禁區才建立。

禁區建立前,沙頭角至蓮麻坑禁區因人口少及位處山區,有英兵駐守及巡邏,估計有確實需要升級通訊設備,相反,禁區建立前的蓮麻坑至羅湖一帶代已有大量村莊及人口,電報通訊已不合時宜,推斷改以無線電通訊,故此電報走線沒有升級。


二零二一年年尾按:

位於蓮麻坑路路旁的「第 81 支」電報桿,隨道路擴闊工程被拔走,成為新界鄉郊發展的歷史見證。幸而,前後的第 78 至 83 號桿位處深山或私人地方,未被道路工程影響。


電報、電話、電燈桿?

新界常見電話桿。

一九五零大菴燒窰圖》一文裏,燒窰後人張先生憶述了六十年代村子終於有電力供應,電燈不單照亮了村子,也開啟了電視機的故事。張先生和大多數上一輩一樣,稱輸電桿為「電燈柱」。當年的電燈柱同樣有陶瓷絕緣體,看上去和電報 / 電話桿差不多。

怎樣區分電報電話電燈?港英政府在上世紀初發出指引,電報桿須使用金屬桿,並把當時的木桿換成金屬桿。相反,輸電用的桿必須為木桿,並有最低高度限制,因此,從桿的物料和高度可輕易分辨電報桿與電燈柱。

至於電報和電話,因為兩者對桿子和絕緣體的要求差不多,因此當電報線「升級」電話線時,桿子不需要更換。

從第一集至今集,包括共十集影片裏,不時提及「新界電話桿」,這種是一體鑄造、大約在六十年代大規模在新界鋪設的金屬桿,一般是綠色,年份較新的有銀色,今天仍常見於新界仍使用銅線通訊的村落,也有很多已經廢棄。

走線何去何從?

走線止於料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終點?我從料壆繼續沿邊界走,也向西南探索,再也沒有發現。

前陣子馬草壟、鐵坑山頭有山火,山火後一眼睇曬 — 冇桿。

不過,沿邊界走,斷斷續續有新界電話桿橫過遼闊的落馬洲魚塘;往西南,有保存良好、配置絕緣體的桿分散在古洞南古洞北。這兩條走線和西門子有沒有關係?以港英政府與英軍的微妙關係,像煤灰湖的中繼站,基於軍事或情報原因,港英政府也許並非沒有紀錄,而是根本沒有被告之,所以電報線的真正歷史和故事,仍待發掘。

探索影片 b 站同步播放!

影片第 8 集:離開蓮麻坑舊禁區,沿蓮麻坑路往文錦渡方向,儘管這一帶早已發展,大部分電報桿已消失,但竟然有新發現!(b 站

影片第 9 集:蓮麻坑至文錦渡之間有部分電報桿已湮沒在時代發展裏,不過同樣位於舊邊境禁區的南坑和沙嶺,除了西門子產品外,還找到另一品牌的電報桿!(b 站

影片第 10 集:電報走線終點在哪裏?從羅湖站過河後,走線穿過民房,最後到達終點料壆。(b 站

探尋電報桿時,順道遊玩和重遊了幾個地方,衍生了幾個有趣的探險,大家一定要睇埋:

外傳 1:尋找電報桿期間,重遊蓮麻坑礦洞,並將幾次遊歷拍成影片外傳一至三集(SS 1-3)!先是「遊客路線」Level 1 至 3。(b 站

外傳 2:然後,睇睇佔地最大卻最鮮為人知的 Level 5。(b 站

外傳 3:究竟「非遊客路線」Level 5 有幾大?繼續睇外傳 3!(b 站

外傳 4:《香園圍燒窰》電報線走出禁區後,經過香園圍,電報桿旁邊竟然有燒窰?(b 站

外傳 5:《亞公角瞭望台及軍營》伯公坳支線的上方屹立着舊英軍瞭望台和軍營。(b 站

外傳 6:《羅湖公立學校》走線亦經過人去樓空的羅湖公立學校。(b 站

外傳 7:《邊境荒廢溫室》同樣,走線橫過了荒廢大溫室。(b 站

360 單車遊村路(第十三集):收工走一轉 — 沙嶺「超級殯葬城」、南坑電報桿、大水管(b 站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