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同步播放!
前言 — 2012 年
2012 年,兩位行山人士偶然在馬鞍山一帶發現一個人工洞穴,洞穴垂直,深約四米,目視下底部有一片大金屬板,邊緣露出,其餘部分被泥土淹沒。用腳踩,能聽到回音,懷疑地下內有乾坤。至約 2013 年,行山人士向我提起此事,後來不了了之。至 2016 年年中,因其他事務緣故,重提舊事,於是立案調查。
2017 年 1 月頭
初部查探
2017 年 1 月 1 日到現場視察。洞穴位於海拔約四百多米深山,遠離山徑,亦沒有獸徑或小徑前往。先從洞穴上方目視,看見疑似人工平面,呈正方形,看見懷疑邊緣。洞穴深約 4-5 米,下降洞穴後,以腳及石塊踩及敲打該平面,確認地下傳回回音。
該處的數公里外於 20 世紀初有小規模試掘,曾發現幾個試掘礦洞,因此初部懷疑是被封閉了的直井(注:直井並非指礦坑) 。不過,根據文獻及對照手頭上馬鞍山礦場露天及 280、240、192 等地圖(由老礦工提供),此位置與礦場距離甚遠,加上海拔高度因素,假設與馬鞍山礦場無關。
初部查探詳情及更多照片,可見香港大笪地相關紀錄《馬鞍山神秘地洞及大鐵板》。
2017 年 1 月中
現場挖掘
三星期後,5 人帶齊架生到現場挖掘,發現並非鐵板,原來是一截鐵路路軌!
起初誤認為鐵板,因為路軌筆直,及旁邊有筆直的樹幹及根部,巧合地與路軌呈 90 度角,於是令人產生錯覺。
鐵軌嚴重生銹,估計年代久遠,故量度時以英吋記錄,尺寸為 2″(頂闊) x 3.5″(底闊) x 4.5″(高),長 82″,側面隱約有網狀圖案(見下圖)。
挖出鐵軌後,繼續沿四邊挖掘,包括向下挖約 0.3 米(一呎)深,仍是泥土,未有預計的堵塞直井及其他發現。
b 站同步播放!
2017 年 2 月
清潔及重新量度
2 月時偕同 2012 年發現者,帶同清潔工具,清潔部分鐵軌,發現:
- 鐵軌一端被割斷,切口整齊,但與路軌並不呈直角;
- 另一端有一個圓孔,估計與另一節鐵軌連接之用;
- 鐵軌上未發現文字及品牌等資料。
- 未發現清晰之網狀圖案,估計是嚴重生銹致金屬表面凹凸不平所致。
拍照記錄後,將鐵軌埋回泥中,儘量保持原狀。
關於回音
該處是人工開鑿的垂直井狀結構,底部積泥平坦鬆軟,估計是經年雨水把泥土從上沖下堆積。嘗試在井內不同位置腳踏,回音集中在近中央位置(原先以為鐵板位置),並確認回音來自地下,並非洞穴岩壁反射。之後,在近中央位置繼續向下挖掘,至 22 英寸,仍是鬆軟積泥。在 22 英寸下敲打,聽到回音從下反彈。
由於未準備發挖工具,未能繼續挖掘,所以不能推斷回音原因。
估計及跟進
- 對比現今鐵路路軌尺寸,並非現時香港鐵路使用的尺寸;
- 對比幾公里外的馬鞍山礦場的礦車路軌,並非礦車使用的尺寸,因此推斷並非礦場物資;
- 據文獻記載,二十世紀興建九廣鐵路(英段)時,政府把剩餘物資用於沙頭角鐵路。大膽估計,當沙頭角鐵路結束後,一批路軌當廢材運到該處拋棄或作其他用途,唯未能推論為何路軌(和洞穴)會在高海拔位置?
- 所謂「其他用途」,其中一可能性是當作支架使用,於開採洞穴時將沙土從下抽出。
相關人士討論後,幾個假設中最大可能性是沙頭角鐵路路軌,於是又作以下跟進:
- 大埔鐵路博物館展出沙頭角鐵路火車頭,故前往博物館量度路軌尺寸,但發現火車頭置於現代尺寸路軌上,並非當年沙頭角鐵路原裝路軌;
- 去信鐵路博物館查詢,館方答錯,說這是礦場用的路軌!!但礦場路軌尺寸與此路軌相距甚遠,而且又有明文紀錄,於是,查問有沒有沙頭角線路軌資料,館方表示沒有資料;
- 去信香港歷史博物館查詢,至今未獲回覆;
- 向沙頭角友人查詢沙頭角鐵路原裝路軌尺寸,獲得回覆。
沙頭角友人回覆:
沙頭角禁區商店保存了一截完整、狀況良好的沙頭角鐵路路軌,並熱心提供路軌尺寸及照片。
路軌尺寸為約 2″(頂闊) x 4.2″(底闊) x 4.2″(高),與洞穴中路軌非常接近,而當中誤差相信是生銹令金屬膨脹及脫落所致。
推論
洞穴內路軌是修建沙頭角鐵路後剩下之路軌,或鐵路停辦後成為廢材運往山中用作發掘洞穴的支架。據後來研究,找到十分模糊的資料,顯示這洞穴大約在 1920-1930 年代開發,但缺乏進一步資料。若大家有進一步資料提供,歡迎與我聯絡或到香港大笪地留言。
過去原來亦有發現
報告刊出當晚,於香港大笪地網站收到會員回覆,表示於約 40 年前於大埔錦山發現相同規格路軌,一直保存至今,並上載照片。詳情另見香港大笪地《深山大鐵板 — 發現沙頭角支線鐵路路軌 — 發掘及報告板》。
2020 年按:越搵越多路軌,仲有好多遺蹟
自本文刊出後,幾年間透過讀者報料及繼續研究尋訪,在香港各處陸續找到其他沙頭角支線路軌,輯錄至《九廣鐵路舊路軌的故事》,然後,再探尋沙頭角支線的路基、橋梁和車站,不要錯過《100 年後沙頭角支線,仲有遺蹟搵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