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 Cape Epic
Cape Epic 每屆都吸引不少職業及業餘車手參加,官方網站上詳列參賽資格,包括是奧運獎牌得主、職業車隊、傳媒、募捐者。若以業餘車手身份參加,最簡單直接是經 Early Bird 和抽簽(lottery)報名。
2016 年的 Early Bird 在十秒間就被全球車手搶光;2017 更甚,不消九秒就滿額了。抽簽機會比六合彩容易一點。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替大會做一屆的義工,以換取下屆的參賽權(參賽費也照樣要付的)。
Cape Epic 的難度?
先說體力和技術:為了這比賽,我從全職轉為半職,騰出大量時間訓練。訓練從比賽前九個月開始,一星期會有五至六天訓練日,在炎夏下提升體能,以低腳頻、重腳(29ER + 前餅 36T)每天踩約 50-70 公里山路、攀升 2000 米。比賽前約三個月,更換 32T 前餅,以適應相對較高的腳頻。比賽前一個月,每日以相同的時間完成相同的路線,不要慢,但也不可以快!心跳帶,不要;咪表,不要(我用電話 apps 記錄路線和時間,但踩時不會看);功率計,不要花錢買。這方法是讓身體學懂感覺體力的輸出,不需依賴儀器,比賽中不用低頭望頭 bar。
連續的訓練
「連續」是關鍵,因為真實的 Cape Epic 是連續八天的。若你可以一天不停腳快踩一、二百公里(這種程度,我們未報名 Cape Epic 前已輕鬆做到),但若之後腰酸背痛、雙腳無力,需要抖一兩天的話,在 Cape Epic 是捱不到 Stage 3,你會成為 25% 的其中一員。
比賽前的一個月,我每天踩完全相同的路線,儘管雨天也不會相差五分鐘。今天輕鬆完成,明天也輕鬆完成,不需要「踩一日抖一日」— 這種訓練是讓生理和心理把連續、長距離、高攀爬的路線成為踩單車的「新常態」。
比賽結束,三隊香港車隊邊吃牛扒、邊「賽後檢討」,把賽事「量化」:若要在香港選一處接近比賽路況的地方,是浮沙碎石的上水天平山 — 這已經是最接近,但 Cape Epic 的浮沙比天平山還要幼滑、碎石卻要大塊得多。強度方面,需要一連八天、每天在天平山「大圈」40 次。此外,不要忘記沙灘練習,因為沙漠是頗難應付,而去過真正沙漠踩單車的人不會多。第三,是一星期內在天門(新元朗仔)重覆繞圈 80 次,因為每一個 stage 都一定有數之不盡的「小上小落」,幅度和天門(新元朗仔)差不多 — 有一隊國籍不是中國香港的香港車隊就採用這方法練習。
技術
也許你不會相信:技術要求反而不高,就算是每個 stage 的 Land Rover Technical Terrain Section,只要你有能力輕鬆完成香港的兩條黑鑽級(Black Diamond)越野單車徑、芝麻灣越野單車徑,和不落腳完成環塘(抬上樓梯除外),技術方面可謂萬無一失。
但,還有比體力和技術以外更難的東西,就是隊友!比賽是以二人一隊,不像一般越野單車比賽般單打獨鬥。與隊友的了解、溝通和信任是比體力和技術更重要。一連八天比賽,未計訓練的時間,如何與隊友一起準備比賽、如何解決比賽中和訓練期間的問題?這些並非埋頭苦幹下可「練出」的東西。
$$$$$$$
體力、技術和隊友也解決了後,參加比賽也有成本的。2016 年每支車隊的參賽費約是 $38000 港元、來往南非機票約 $8000(不要買三、四千的團體機票,因為托運單車另要收費,算下來比正價機票還要貴!)、更換新 / 適宜多日賽的零件及單車、比賽期間和前後的洗費,還有,是從全職轉半職而賺少了的錢!
參賽費 $38000 港元包括了八天比賽的食宿(又要說一遍,大會食物十分難吃!)、鑲有你號碼的拖匧(在當地的門市,沒有 Cape Epic 字樣的同款拖匧盛惠超過二千港元)、營地的醫療服務,還有一大堆紀念品。
單車
硬架
我是香港三支車隊中唯一使用硬架。根據官方 2015 年統計(下頁),14% 參賽者使用硬架。2016 年似乎看到更多硬架,大概是因為今屆大幅增加上斜的距離和斜度,所以不少車手和我一樣,認為以硬架作賽能夠省下不少體力。
真空呔
其他有趣的數據包括 99% 使用 tubeless 車呔 — 我和隊友一個軟架一個硬架,車呔同樣是 Maxxis Crossmark UST 版本(不是 Tubeless Ready(TR)),重量是驚人的 840g,還有裏面特別 double 了 200ml 的防爆液(標準是 100ml)……總之十分重,可是 Crossmark 的 side wall 厚,呔的性能是主攻沙泥路,極之適合 Cape Epic 比賽路況。其中一支香港車隊選用之前測試過的 X King,說表現出色。可是,需要每兩天更換一對呔,也不可低呔壓,我們認為風險太大。
呔壓
說到呔壓,我是用 18 psi(前)22 psi(後),在硬架上極之適合。有一晚,我到 SRAM 維修站修理 BB,和技師談到呔壓,他們認為 18/22 沒有問題,反而是前叉 SID XX Worldcup 的氣壓有誤 — 他們叫我做了幾個 layback 動作及量我體重,然後告訴我應該設定在 75-80psi 之間。
單餅
我們和大約七成車手一樣選用單餅。我採用 SRAM XX1,前餅換成 AbsoluteBLACK 的橢圓片。橢圓的優勢是減輕負荷的同時,穩定腳部的輸出。在八日比賽裏,橢圓片加上 SRAM 的支援,對成功完成比賽密不可割。
29ER = 標準尺寸
29ER 是比賽的標準尺寸,佔 91%;香港一些不良單車鋪吹捧的 27.5 只佔 3%,比 26” (6%)還要少。老實又不客氣地說, 27.5 是「三不像」的尺寸,除了職業車手被贊助商強迫外,在大型比賽甚少車手採用,所以,在 2016 年樂見被淘汰。
偶然也看到 AM、fatbike 和 single gear,可謂百花齊放。
品牌
品牌方面,Specialized 是一面倒!第二位是 Cannondale。兩個品牌大約佔所有參賽者的六、七成,其餘是各路品牌,包括我的 Niner 和隊友的 Scott。香港人至愛的台灣省 GM 牌加起多不多過十台,而近一年在香港興起的德國 Canyon 只比 GM 牌多幾輛!?七分人三分車,銷情似乎沒有因為贏出上屆 Cape Epic 而受惠。
後來逛當地單車鋪和從當地人口中得知,Specialized 一面倒的原因是,近年南非貧富懸殊嚴重,有錢人越來越有錢,同時當地興起單車熱,Specialized 主攻有錢人,開了一些 Concept 店,先飲咖啡,後揀單車。我在 Table Mountain 的越野單車徑上不時看到「唔對板」的 Specialized 車手。此外,它的定價比香港平,例如某款頂級型號,售價比香港足足平三萬港元!
貼士
至於 2016 數據,有興趣請另看 2016 南非 Cape Epic(5)統計篇。
最後,總括今屆比賽的經驗,分享予有志參加這個「業餘單車最高殊榮」比賽的車手:
- 連續訓練是必須的。若你只能當「假日車手」,例如一星期只練一兩課,儘管每次踩上超過 100 公里越野路、攀升超過 2000 米(即是真實比賽中每天的強度),若翌日身體沒法復元的話,應該捱不到 Stage 3。
- 比賽規定,水站以外不能有外來支援,所以我們身上帶備以下工具:
- 多用途工具;
- 後備內呔(縱使用 tubeless,也需要內呔以防萬一);
- CO2 及迷你手泵(縱使有 CO2,也要以防萬一);
- 鍊扣;
- 波線;
- 波腳勾;
- Brake 皮(水站的 SRAM 維修站有售,用 SRAM 的話不帶也可以);
- 適量救傷用品;
- 能量棒及鹽丸 — 足夠至第二個水站即可,因為所有水站有無限供應;
- 信用卡 — 買零件、呔等等;
- 由於是二人一隊,一些工具不用帶雙份,例如多用途工具及迷你手泵。比賽前與隊友溝通:你帶那些、我帶這些。
- 兩樽水足夠有餘。每個 stage 最少有三個水站(最多有五個);八天以來我從未試過喝光兩樽水。
- 不要背囊和水袋。烈日下背着背囊和水袋踩 100 公里是極不舒適的事;上述的工具好好包紥,放在車上和單車衫的背袋已綽綽有餘。
- 若使用單餅,多帶一兩片不同齒數的前餅,因應每個 stage 的環境和自己的體力調配。(Stage 3 的時候,營地內外的單車鋪已沽清 28T 前餅,可見今屆的斜路有多斜!)
- 大會送贈一個名牌旅行箱,頗大的,鑲有車手編號,獨一無二!旅行箱用作托運車手的日常用品,及變成你的紀念品,但旅行箱容不下後備車架和車輪;另一方面,營地內有很多單車鋪,所以,信用卡是必須的。
- 若你用日本品牌,沒有人幫到你,我也不太清楚水站的 SRAM 維修站會不會理會你?
- 不過,若你真的很喜歡日本品牌,也甘願冒險使用日本品牌,應考慮當地的單車鋪提供的 service package。比賽前,當地各路單車鋪大概從大會網頁得到資料,會主動聯絡你,銷售每天比賽前後的單車維修及檢查服務,費用是每隊約 $2500 港元。
- 聽聽我和隊友及水站義工的 SPORTUNES 節目,了解多一點比賽!(Cape Epic 南非單車賽 SPORTUNES 節目(1+5 系列))
- 有問題,可在下面的留言板留字或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