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滇越鐵路自駕遊(上)米軌篇 — 碧色寨站、人字橋 — 中國浪漫法式米軌

滇越鐵路自駕遊-cover

滇越鐵路自駕遊-cover


滇越鐵路(滇段)

滇越鐵路是連貫中國雲南省越南的窄軌鐵路,建於中法戰爭後的 19 世紀末期,肩負把雲南貨物運出海外的任務。

昆明是滇越鐵路中國段起點,終點是中越邊界河口,是軌距 1000 毫米(一米)的米軌鐵路,此外,還有一條民營支線連接滇越鐵路,名箇碧石鐵路,它更有特色,是軌距 600 毫米的寸軌鐵路。

官方資料,自上世紀 90 年代,米軌寸軌的客運服務已完全停運(當然有例外,請看下文及影片),箇碧石米軌路軌甚至已經拆卸,走線裏幾個車站被列為文物,而一列保存完好的寸軌列車陳列在昆明鐵路博物館,記載了寸軌的歷史。

窄軌鐵路

中國鐵路以 1435 毫米(標準軌)建造,為甚麼國內鐵路發展上又出現過標準軌以外的窄軌,包括湖南私營的煤礦窄軌、滇越鐵路和箇碧石鐵路?例如俄羅斯 / 前蘇聯鐵路軌距是比標準軌闊的 1520 厘米(5 寸寬軌),原因是防禦外敵以鐵路入侵;滇越鐵路和國內大部分窄軌面對差不多考慮,就是成本和施工條件,如滇越鐵路,走綫途經的山區和河盤根本沒有足夠空間興建標準軌鐵路,此外,由於資金不足,箇碧石鐵路只能建寸軌。

我把滇越鐵路分作三段:

陽宗海:抬頭一望,看到南昆鐵路,之上的滇越鐵路太高,看不到。

第一段

陽宗海和水晶坡

從昆明開車走上高速公路,很快就到達陽宗海。陽宗海是約 10 x 2 公里大湖,房屋建在湖邊,風景一般,景點是山上的南昆鐵路和更高的滇越鐵路。從湖邊向山上望,看到斷斷續續的棚洞,因為時間不足,沒有走上山上欣賞。

從陽宗海跟住鐵路往東,「公路 + 南昆鐵路 + 滇越鐵路」三線並行,可見技術對鐵路走線的影響:歷史悠久的滇越鐵路,以一個接一個短隧道,把路軌鋪蜿蜒峭壁蛇走;現代化的南昆線直畢甩打通山岳,配合高架橋,讓列車飛馳。過去,香港有旅行團會到水晶坡看「公路 + 南昆鐵路 + 滇越鐵路」例牌景點,不過,現在連那個觀景台也找不到了。於是,我駕車往山上一條小村,穿過小徑和梯田,走到滇越鐵路上,幾百米距離裏,已經有三條短隧道。

爬上狗街南盤江大橋,遠處是南昆客運專線(高鐵)。

離開水晶坡,進入宜良縣,公路旁偶然看見藍色江水,原來已進入南盤江路段。南盤江上游有兩個名氣較高的車站 — 狗街子站滴水站

狗街子站

儘管連貨運也停辦、法式建築蕩然無存,狗街子站著名的不是與鐵路有關,而是宜良烤鴨。傳說中的「正宗烤鴨店」已無跡可尋,站牌也隨廢站而塗掉,不過,站外豎着法國製金屬枕木,上面法文非常清晰,是僅存的歷史遺蹟。

離開狗街子站,不遠處是狗街南盤江大橋,當然要爬上去看看 — 高鐵「南昆客運專線」跨過古老的滇越米軌,風光以外,是歷史的重疊。

東方紅窄軌 DFH21 型。

滴水站

官方紀錄上,2003 年起滇越鐵路停止客運,只保留通勤班次行駛昆明市郊的幾個站,不過,當一列只有貨卡 + 油罐卡各一節的短小火車駛入滴水站時,似乎暗自告訴大家,村民依舊依賴舊鐵路往來深山。

東方紅火車頭被候坐月台多時的村婦截停,她和司機打過招呼就急急爬進貨卡。我上前看看,貨卡擠滿進城的農民和農作物 — 原來客運終止後當局給予當地村民的通勤安排,是 8629 的貨卡版。

徐家渡站

火車繼續沿南盤江南下,我駕車跨過近海拔兩千米高的山,大家到達徐家渡站

徐家渡站位於南盤江峽谷深處,是南盤江一帶的大鎮。車站的法式站房和水塔保存良好,附近放置千多條金屬枕木。路軌旁有幾條呈 90 度的路軌,十幾米長,通往民房裏的倉庫。

倉庫裏找到兩輛以吉普車改裝的「軌道車」,雖不及煤礦裏的「通勤巴士車」獨特和巨形,但都值得一看。

南盤江下游相對平坦,有幾個調車場和貨站,它們都較現代化及營運中,沒有甚麼特色,於是繼續南下,到達非常著名的車站 — 碧色寨站。


第二段

碧色寨

滇越鐵路的法國氣息,在碧色寨站充分流露。

碧色寨站是整條滇越線中保存得最好的車站。滇越鐵路風光年代,碧色寨是個特等站(比兩邊總站還要高端),雲南八成的貨物經過此站輸出海外,而碧色站亦是外國商旅進出的大站,所以,除了火車站應有的站房和水塔外,碧色寨站也有酒店、網球場、洋行等,反映當時繁華熱鬧。此外,這站亦是寸軌箇碧石鐵路的交換站,從箇碧石鐵路運來的貨品(主要是錫)在這站轉到米軌車卡,南下越南的港口運出海外。

雖然現在已經降級為四等站,但車站建築群,包括鐵路警局、美孚水火油公司倉庫、海關倉庫、寸軌米軌站台、機車庫等等,讓車站成為全國保育重點(比省級文物高端一點)。最大的躍進是,年前一齣電影《芳華》在這裏取景,碧色寨站旋即成為中外旅遊熱點。

世界馳名的鐵路橋 — 人字橋。

離開碧色寨,滇越鐵路又走進山區;從芷村站開始的幾十公里,大概沒有十戶人家。原本南下的走線到了營盤山後突然轉向東北,超長髮夾彎(展線)下降 800 米。法國工程師在髮夾彎轉彎處設計了一座鐵路橋五家寨鐵路橋,即是不止是馳名中外,也是世界有名的橋樑人字橋


第三段

人字橋

百多年前興建滇越鐵路時,為克服營盤山段海拔約 800 米落差,建了 40 公里展線,當中經過南溪河谷,兩邊是垂直、高 300 米懸崖,64 米鐵路橋在河面上約 100 米通過。當時法國人設計的鐵路橋及建造方法,至今仍是全球獨有。

從芷村站駛入土路,岔口有告示表示前路塌方,大車進不到。路上沒有「往人字橋」之類路牌,導航卻十分肯定。幾公里土路後,的確看到清理了的塌方,始後幾公里路途只有幾所農舍,由始至終沒有任何路牌,令人懷疑此路怎能夠通往「馳名中外」的歷史名物!?(而且,此山路在《雲南省地圖冊》找不到。) 直至在山野遇到一位駕駛「北京 BJ40L 環塔冠軍版」 四驅越野車的當地人,他指指後面的山路:「繼續走!」這時候,導航顯示還有約 30 公里山路,行駛時間三小時,即是只能走時速 10km/hr,比踩越野單車慢。

兩小時後到了一處山卡啦位置,幾個人在伐木。我向他們問路,他們說多走十公里就是,原來其中一人住在人字橋下的村,正要回家。 (後來,玩完人字橋,在村裏看到他剛回家;他的三腳雞比汽車慢了差不多兩小時。)

到達在人字橋前有一條只有幾間屋和大片田地的村。汽車入村時要跨過滇越線路軌,但沒有平交道,只能把汽車硬駛過路軌。村裏有小月台,但官方紀錄上沒有這站,大概是村民為方便招手截停火車而堆起小月台?!

進入這村,終於從村屋和山水之間看見人字橋!然後駛過一段根本不適宜汽車行走的崎嶇路,進入人字橋下面簇新的五家寨村(三腳雞司傅的家),村子受惠人字橋,做起出租屋和食肆生意。

雖是「旅遊景點」,但前往人字橋的交通是極為不便和花時間,現階段沒有條件招待旅行團,旅遊巴駛不進 — 如上文所述,從最近的交通樞紐蒙自(即碧色寨站)或河口(滇越鐵路總站)出發,單程都要花上四小時(蒙自:一小時高速、三小時山路;河口:四小時山路和鄉道),沿途盡杳無人煙之地,想到百多年前以人力和驢騾搬運鐵橋組件深入此地是何等浩大工程!

人字橋不宜遠觀

人字橋不宜遠觀;看橋,一定要爬上去!

沿山坡的土路走上鐵路,背後有隧道,看看地圖,隧道另一邊就是剛才有小站台的小村。沿路軌向人字橋方向走,遇到鐵道員捧着一籠雀,輕鬆地從路軌邊建築物走出來。建築物是鐵路員宿舍,他剛下班,捧着雀不知走到哪裏。

鐵路員宿舍外百幾米又有隧道,例牌寫着「嚴禁進入」。可是,人字橋就在隧道另一端。這時候,宿舍裏走出另一個接班的鐵路員,我未說明來意,他就揮手叫我跟他走進隧道。

隧道裏響起沙沙流水聲,白水奔流從峽谷底傳上隧道來。鐵橋的模樣在隧道口出現。走出橋,鐵路員走進峽谷上的更亭。橋邊有小徑下降至橋樑,近觀人字橋拼合的鉸位,可惜,一個世紀過去,鉸位被多次維修和固定,看不清轉動結構。

滇越鐵路滇段終點 — 河口站。

離開人字橋向南,最接近的市區是河口

河口

河口是繼人字橋後必去的地方,一來從人字橋南下,鄉道只通河口,沒有其他城鎮選擇,二來,河口的確值得一遊,因為除鐵路外,河口的獨特商貿格局反映隨鐵路落幕而後起之秀,從廢舊土壤長出更茁壯的新生命。

滇越鐵路旁,深夜仍開工的煉礦廠。

沿南溪河以時速十公里以下匍匐超爛土路(後悔沒租越野車)– 其實是開發中的道路,預見當道路鋪好後,人字橋才能真正招來中外遊客 — 一小時後走出困境,駛入稍為平緩的鄉道。滇越鐵路不知何時從右側跨到左側,與車道並行。從地圖知道滇越鐵路就在伴鄰,不過黑夜裏只看到虹虹烈火,原來是兩所中型煉礦廠。不遠處是邊防檢查站 — 進出河口要檢查證件及車輛,有點似十幾年前深圳二線。

檢查站後又是十幾公里全黑鄉道,越來越接近越南,充滿熱帶風情,鄉道穿過大片香蕉林,路邊泊了長陣貨車,村民冒夜忙着把香蕉搬上貨車,一陣陣香蕉味打進車廂,偶然混合火車穿過香蕉林的聲音。

從人字橋山區走到河口只不過三、四小時車程,氣溫從日間幾度上升至夜晚三十幾度!

急彎一轉,與雲南山區印象格格不入的現代化城市映入眼簾。

河口中越鐵路橋。

河口站

大清早走到中越邊防,旁邊是滇越鐵路滇段終點河口站,火車站前大馬路已變成河邊酒吧,在華界的酒吧吸一口煙,煙絲能夠飄到對岸越南。火車站房已經重修,掃上比碧色寨更亮麗的橙色,卻毫不造作 — 隨客運停辦,改建後的站房再也不是站房,而是脫胎換骨的餐廳,旁邊的酒店亦努力裝修中,中越鐵路橋前還有舊年代的紅房子酒店,對面海關舊址改建成同盟會河口起義紀念館,外面又是酒吧

河口的熱鬧沒有因為鐵路客運停辦而褪色,反而受益於內地發達的物流業(速遞)– 火車站旁邊的中越邊防口岸大樓前面是筆直的街,全被速遞和集運貨站佔據;越南人從這裏提貨,用單車和手推車運到越南,貨品琳瑯滿目,有日用品、玩具、電器,像 80 年代香港人對內地的「國內提貨」,然後 90 年代香港人把電器家具從內地帶到香港(現在集運到香港)。

河口很有趣,儘管是滇越鐵路終點,價值不是鐵路或站房,而是變化 — 舊事物退下,由替代和蛻變,延續城市的活力和歷史。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