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漁水洞-cover

再探「最後的漁水洞」


重遊漁水洞

原定到乳源通天籮天坑,去到又凍又大雨,於是取消落坑,改去不需繁複入洞裝備又近在咫尺的漁水洞

漁水洞是由地下河及幾層洞廳組成的溶洞,地下河直通洞外的水力發電站,提供電力予附近一帶。

一別半年不到,今日重訪,洞口至村莊築了土路讓工程車輛進出。洞口樹林被夷平,土路伸延至洞口已平整的洞室,汽車可直接駛入洞內!近洞口的洞廳已見鋪設電線及電燈,預見不久之後,漁水洞將成為當地景點。

最後的漁水洞
洞外洞內都大興土木。

工程暫時局限洞口一帶進行,無阻我們繼續深入。上次到訪時,沿途都是以前從洞頂掉下來、大至兩三層樓高的巨石;今天所見,工人索性把其餘搖搖欲墜的天花炸掉,以致地上的碎石堆得更高,估計是為了保障將來遊人的安全。

再探上洞

半年前曾到上洞蜻蜓點水,未及深探就轉到地下河;今次因天雨關係,地下河水位暴漲,於是,欣賞過澎湃河水後,再續上洞探險。

漁水洞-cover
不要錯過上集《漁水洞 — 陽山溶洞探險記》。

從大水池旁邊的邊石壩(「棉花堡」)爬上去,越爬越斜,水流逐漸變小,中段有一個頗大洞室,深約百米,旁邊的棉花堡繼續向上伸延。

相比又濕又冷的外面,岩洞裏面溫暖;當走進這洞室,暖風從一處不顯眼的小洞穴微微吹出。小洞穴僅僅足夠身材窈窕的人爬進去,裏面空間狹窄,地面光滑,是過去被地下水沖擦的痕跡。前方越來越斜,滑到兩米之下的水潭,我觸不到水,不知道是暖是冷?小空間明顯比洞內其他地方格外溫暖,估計熱力從水體散發。

先假設是地熱把水體和岩洞加熱,在沒法證實下,繼續往上進發(後來找到答案,請看頁首影片)。棉花堡頂部是上次探索的終點,是約二十米高、一百平米的大洞室。

上洞高約五米的大石筍,頂部有水桶。
最後的漁水洞
上洞出口。

上次到訪時,地面全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律的石炭沉積水窪,水窪遠處是泥濘,今日所見,水窪和泥濘都鋪上碎石,成為小徑。身邊高五米的石筍頂部架了膠水桶,收集從洞頂滴下的水滴,利用水喉把水引到地上,未知用途?(石筍沒有水滴滋潤,不會繼續生長,膠桶亦有礙觀瞻,寄望竣工後把膠桶移走)

出口上方的小溶洞。

這時候,隱約見到陽光,沿碎石小徑走百多米,走出山體,頭上有無數細小溶洞,成為燕子理想巢穴。上洞出口已經壓了路胚,也許會規劃成「上洞入、下洞出」的「遊客路線」。沿路而下,洞頂有幾條小瀑布,地下水從岩壁縫隙飛瀑而下,絲絲銀縷,在雨季山岳尋常可見,不過,有趣是,其中一條流水隱約冒出白煙,用水洗手洗臉,咦!水是溫暖!立刻從腦海繪出漁水洞地圖,岩壁後應該是小洞穴的水潭,海拔高度亦符合。

有幸趁漁水洞大興土木前「最後一遊」,將來重臨 + 買門票,在照明和安全設施齊全下與不諳攀爬的朋友遊洞,又是另一番趣味……但,結果不似預期,繼續看自駕遊溶洞 — 陽山「魚水洞」,又係爛尾景點?(魚水洞第三集)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